
这一周,猛烈的政策暖风,呼啸而来。
金融部门、住建部门先后重磅发声,利用政策组合拳快速发力的诉求相当急迫。
首先,是超预期的双倍降准放水。
周三(1月24日),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,宣布超预期降准。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.5%,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。
赶在春节之前大力度降准,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。 消息一出,第二天A股强势收复2900点。
紧接着,楼市跟上。
金融监管部门、住建部先后开会,针对房地产行业精准发力。
也就是,引导放出来的水,流入房地产。
周四(1月25日),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——
「房地产产业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,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, 金融业责无旁贷,必须大力支持 」。
这个表态,已经完全逆转了「三道红线」以来的总体导向,对于资金流入房地产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。
此外,金融监管总局还一口气宣布了四大利好——
① 将继续降首付、降房贷利率
「因城施策进一步优化首付比例、贷款利率等个人住房贷款政策,指导督促银行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的融资需求。」
目前跟房贷挂钩的5年期LPR利率是4.2%,市场普遍预期,2月份的LPR利率可能会迎来降息。
同时,目前依然高悬的二套房利率和首付比例,也有很大的下调空间。
可以预期,接下来,各大城市可能会迎来新一波的购房利好政策。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。
这对于接下来消费端的复苏,将起到重要作用。
② 引导金融机构,精准给房企输血。
也就是会上所说的,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。
结合1月12日发布的文件,所谓的融资协调机制,具体就是——
由城市政府分管住建的副市长担任组长,属地住建部门、金融监管总局派出机构等单位为成员。
在城市政府牵头协调下,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,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。金融机构以市场化、法制化为原则进行评估。
相当于政府牵头开出一张项目“白名单”,将金融机构以项目为单位,对房企进行精准融资输血。
这个机制,将项目风险和集团风险进行区分,按照项目实际资金状况进行支持,更加灵活,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房企的融资支持。
金融监管部门表态后,住建部也紧跟其上,态度同样是一以贯之的急迫。
昨天(1月26日),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,进一步强调各地方要抓紧出名单。
省级层面跟踪监测,国家层面建立专项信息平台,实行周调度、月通报。本月底前,第一批项目名单就要落地。
意味着,政策的落实已经进入了“快车道”。
③ 给房企提供新的融资渠道。
1月24日,金融监管总局与人民银行一起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》。
允许银行发放的经营型物业贷款,不再要求专款专用,企业在今年年底之前,可以将贷款用于「借新还旧」,偿还房企的存量贷款和发行的公开市场债券。
也就是说,手中有商业、酒店、办公等经营型物业的房企,除了甩卖资产之外,也可以用物业进行抵押,短时间获得现金流,用于还债。
相较于「购物中心REITs」来说,经营性物业贷款,覆盖的范围更广,落地速度更快,融资成本也更低。
对于房企来说,资金的使用更加灵活,将更有利于减少债务违约。
④ 三大工程加速,尽快形成支撑。
「指导和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『平急两用』公共基础设施、城中村改造等『三大工程』建设,并且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」。
之前讲过,这一轮PSL重启,3500亿元定向放水「三大工程」,很大一个目的就是要弥补房地产投资下滑的缺口。
目前的要求是,不仅要做,而且要快,必须要在短时间之内,就看到效果。据说,目前不少地方的相关项目,都已经接到明确通知要加快进度。
「三大工程」,也将成为资金流入房地产的重要载体,对今年的地产投资形成强有力的支撑。
小结
总的来看,目前高层针对房地产的态度,已经取得了高度的共识——
2024年,楼市依然是解决当下经济困境的胜负手。
地产行业下行趋势必须要止住,而且,刻不容缓。
可以预计的是,接下来的政策支持一定会更加积极。
对企业来说,全方位的融资困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,最坏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。
在销售端,除了进一步的降首付、降房贷利率,更大范围的限购解除也可以期待。
而且,落地的速度,可能比我们预期的更快。
